【调查】对我国银行卡发卡量已超15亿的思考

2009-6-18  ●  

据央行数据报告,截至3月底,我国银行卡发卡量已超过15亿张。然而,银行迅速提升发卡量的同时,却没有看到银行由此所获得的收益。这不得不令我们去思考其发卡的成本与风险。

    数据统计:一季度统计我国发卡量已超15亿 

    信用卡是上世纪70年代末进入中国的,虽然起步较晚,但在中国跑马圈地速度惊人。数据显示,2003年年中,中国国内仅有300万张信用卡,截至2007年年中,国内信用卡数量已经达到4300多万张了。去年,我国信用卡发卡量达9026万张,较上年同期增长82%。在辉煌的数字背后是大量的水分,有业内人士透露,至少有1/4的银行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更有不计其数的卡在激活后不久即宣告作废。从2007年已披露的年报看,各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在去年都有快速发展。2005年,招商银行在发行信用卡3年后实现盈亏平衡。但更多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很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都将面临亏损。 

    调查显示:信用卡发卡成本不断提高 

    就在信用卡市场的先行者认为圈地时代已经过去,转而用心“客户经营”时,市场新进者正以更加激进的优惠方式“跑马圈地”。但就目前而言,“圈一块地”的成本比几年前昂贵得多,业内专家预计,由于行业门槛提高、投入翻番,目前能从信用卡赚钱的只有两三家银行。 

    业内人士表示:按国际惯例,信用卡业务一般要三到五年才能盈利,发卡100万张就能够盈利。但在中国市场,一家银行如果没有300万张活卡,很难盈利。目前,维持一家信用卡中心的正常运作,按投入排列依次是系统成本、人工成本、广告宣传、营销投入,还有风险资金成本。比如,建立一个信用卡独立处理系统要将近上亿元甚至要几亿元。现在各家银行都在积极思考,信用卡的经济规模到什么样的层次,才能够实现损益两平。 

    有专家指出,部分商业银行出于利益驱动抢占市场,未采取较为审慎的经营原则,有意无意地忽视持卡人已持有多家银行的信用卡、信用额度已累积较高的风险,致使上海信用卡市场上出现类似商业银行“垒大户”现象。而银行发卡部门的面对业绩压力。为了争抢信用卡、借记卡市场,使出浑身解数。发卡部门最“有效”的营销工具就是那些琳琅满目的“小礼品”。比起银行卡本身的作用,很多被动持卡者更看重那些礼物。由于银行员工每年被摊派销售数十张银行卡,只得求朋友帮忙,每一个朋友都办有多张信用卡。朋友们碍于情面,只得办理,随后再将这些无用的卡注销。因而产生了不少睡眠卡等。 

    虽然这些营销方式为银行提高发卡量带来效果,赠送的礼品使银行发卡的成本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大量的睡眠卡、注销卡都给银行发卡造成了资源浪费。 

    市场信号:信用卡危机越来越大 

    日前,据上海银监局调查发现,一些持卡人持有多家银行的多张信用卡,其实际可使用的信用额度远超出还款能力,直接导致持卡人在发生大量透支后无力还款,只能由持卡人家庭承担还款责任,引发家庭矛盾。同时,由于持卡人及其家庭还款能力不足,导致部分透支款无法及时收回,银行资金也面临损失风险。 

    监管机构:发布风险提示 

    日前,上海银监局最近要求,商业银行应完善信用卡授信管理制度,在发卡时充分考虑持卡人在他行已获得的信用卡授信总额情况,避免多家银行多头授信导致持卡人累积信用额度过高,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据悉,上海银监局近日接到多起信访投诉,反映某些持有多家银行信用卡的持卡人,由于信用额度远远超出还款能力而导致无力还款,银行资金面临损失风险。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主管部门第一次提示风险。2007年9月,针对大学生用卡透支无力偿还问题,上海银监局就要求银行严格审查大学生发卡资格。 

    2006年,银监会已经对滥发信用卡说“不”,特别下发了《关于加强银行卡发卡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信用卡发卡机构应加强发卡源头的风险控制,对信用卡申请人进行严格的身份核定和信用审查;要慎重选择发卡营销外包服务商,并严格管理与发卡营销外包服务商之间的外包关系,明确双方责权利。 

    专家提醒:银行发卡应注重服务而非营销 

    信用卡的推广毕竟是时代的进步而非倒退,它使得交易走向了无纸化,降低了交易成本,资金也更加安全。在发卡量的提升的同时,银行卡业务却没有真正实现盈利,更甚者目前还处于亏损。据此,广东金融学院教授陆磊认为,造成发卡泛滥的根源在于恶性竞争,银行不应将太多精力放在营销上,而应更多注重信用额度核定和风险管理。 

    据了解,目前银行对于个人信用额度的核定,主要以个人学历、年龄、基本薪资、信用记录、社保资料等作为参考。 

    “其实,学历、工资收入不应作为个人授信的决定性因素,重要的应是个人消费习惯以及信贷记录。”陆磊表示,比如有的人虽然学历不高,但父母经济条件优越,这类人还款能力较高;有的人虽然学历高,但消费习惯比较保守,即使获得较高的额度意义也不大。另一方面,参照以往的信贷记录很关键,之前是否有违约情况等都是授信的重要参照。如果办卡人设有储蓄账户,也可了解其存款状况。 

    此外,信用卡市场对客户的细分程度应更高,应根据个人消费行为决定将合适的卡和额度推给合适的客户。

本文来源:人民网


精彩推荐 Select Recommend

经典课程 Classic Course

你离高薪只差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