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房卡成为精准营销的利器

2008-10-14  ●  

    搜房卡有一个很庞大的用户数据库,它可以结合我们要推广的项目,找到一些实实在在有相应购买需求的客户来团购

    8月30,搜房网在和泓南山道启动“搜房卡千人团购首场活动,500余人的大队伍,分成12条线路,25辆大把,浩浩汤汤奔赴重庆各大区域。  

    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的事情是:活动当天现场成交27套,金额1023万。市场三无(无来电、无来访、无成交),为了人气,同创高原甚至和搜房此次活动合作,在其现场生拉硬扯整了个“闭幕式”。据说,某开发商问搜房工作人员“你去哪里找这么多媒子来”,该哥们只说了句“你去给我找这么多媒子来试试。”   

    当广告的效果逐日递减,不少开发商上把营销的重心转移到线下,做起了渠道和客户拓展,——这算是今年房地产市场营销的一个风向之变。于是,很多开发商在对线上媒体投广告时,明确提出了要组织购房团,随后升级到组织有效需求的购房团,最终升级到组织针对本楼盘有效需求的楼盘。   

    但,开发商的市场萧条难题不是媒体的购房团能解决的,几经折腾效果不尽人意,开发商逐渐对各媒体的看房团、购房团失去兴趣和信心——本来,让谁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七八月,搜房全国重启了搜房卡活动。据搜房总部营销中心人士介绍,重启的最大背景是搜房看到了今年房地产市场的买卖博弈、买方谈判能力增强,同时不断的有楼盘开始进行打折促销。之前的2005年,搜房曾经在上海做过搜房卡,和超市的会员卡无异,就是一张打折的凭证,随着不久市场高歌猛进,该卡失去存在意义,不了了之。   

    和一般网站或平面媒体简单登登记就能组团的情况不一样,搜房卡对会员的相关信息尤其是身份证、电话等做了明确登记,并要求到搜房公司去领卡,这种方式筛选掉了大量无效需求,或者说,只要去领了卡的,大多是有强烈购买意愿和实际购买力的。搜房的朋友介绍,截至目前,搜房卡的网上登记会员为3500组,已前往公司领卡的会员约2000人。   

    活动当天,除了这么一个耐人寻味的例子:500名购房者仅有不到5组的购房者对某楼盘感兴趣,比例为1/100;但当两车人拉到现场,众人一看,觉得这楼盘真不错,现场成交一套,比例为1/27,让人大跌眼镜。   

    为什么?1/100说明开发商长期以来依靠单纯的广告尤其是平面广告的行为是值得反思的,要知道,有至少50%的客户不是通过硬广告来了解楼盘的,这就“造成的信息不对称”,进而造成“习惯性认识偏差”;1/27既说明了该楼盘的价值所在,也说明了广告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按照27套1023万的口径,大致算一下2000张卡背后的购房者是多么庞大的购买力。很快,就和搜房的朋友就怎么深入消化这些购买力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沟通,并达成了一些共识及具体操作措施。   

    首先,这些会员属于有效需求,搜房尽管做为以广告赖以生存的公司,但一定要站好中间立场,切实搭好平台,既解决会员买房的问题,又解决开发商卖方难的困局,在获得会员信任和开发商信任的同时,获得自身发展。换句话说,搜房不能把会员信息简单处理就“卖”给开发商,那只会丢掉自己生存的基石——网友的信任信誉。   

    其次,为了解决信息问题,我们当时提出的策略主要包括:利用后台对会员进行有效梳理,对其需求相应匹配项目;在搜房登记、注册时进行针对性推广;会员前往搜房公司领卡时进行限量资料发放,赠送含有能冲抵一定购房款的现时消费金卡(这是零售行业的秘诀之一);活动现场派发印有企业或项目案名的水、小礼物;在活动页开立单独的新闻窗口进行推荐;召集活动贴发布之时进行深度沟通;定期EMAIL营销(但一定不能是铺天盖地的广告,而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筛选客户需要的信息,比如偏好项目更详细的资料等;化整为零,网上即时组团,通过搜房服务中心预约看房,车接车送(以解决搜房每周组团的时间和交通工具局限性)……   

    缘于种种原因,公司未能执行该方案,由于当时要求搜房的朋友不能将此方案向其它开发商推荐,该方案最终胎死腹中。(搜房博客)


精彩推荐 Select Recommend

经典课程 Classic Course

你离高薪只差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