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转型

2018-1-23  ●  数字化 BATJ 四大行


    回顾2017年,从监管的顶层设计到金融机构的战略布局,从经营思路到产品运营,金融科技已成为金融业新的驱动力。可预见的是,伴随智能技术应用的不断成熟,2018年金融业将进一步拓展边界,逐渐形成智能化的新生态。

    从技术层面看,目前最广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生物识别技术。

    其中,人工智能可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新的关系和模式,应用于交易风险评估和预警、市场趋势预测等环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场景,智能投顾市场近年涌现了诸多产品,包括“AI投”、“摩羯智投”、“广发智投”、“平安智投”、“蓝海智投”、“京东智投”、“投米RA”等。随着投资者认知的深入,这一市场有望在2018年迎来更多参与者。

    与此同时,市场对区块链的热情日益高涨。2018年伊始,与区块链相关的概念股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股价普遍上涨20%以上。实际上,不同于ICO的虚火,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布局,正在从噱头步入实际应用阶段。

    自2016年底区块链被首次写入我国“十三五”规划后,各家银行积极介入区块链的研发与应用探索。目前,浙商银行发布了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移动数字汇票平台,工行完成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产品交易平台原型的系统建设,农行推动区块链积分应用落地,招行实现了首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直连清算业务,平安金融壹账通同业上万亿交易额已记入区块链。未来几年,更多区块链应用项目将陆续落地。

    近年来,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发展迅猛。这一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被认为是影响金融行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2017年以来,从各行移动银行大额转账的刷脸确认,到招行、农行、建行等纷纷推出了ATM人脸取款,生物识别应用全面落地。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0-2014年我国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到60%,市场规模于2015年突破100亿元,预计2020年将突破300亿元。

    历史上的技术变革,都极大推动了银行业的创新。在这次金融科技浪潮中,不少银行已将金融科技定位为经营模式转型和服务升级的重要利器。目前,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的探索聚焦于两大方向,一是将金融科技上升至战略支撑的高度,如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均于2017年提出了“金融科技引领”的新发展战略,并加大资源投入,启动优秀人才战略,优化创新机制,打造数据平台、移动服务平台等。二是推动渠道转型。当前银行纷纷通过智能化设备投放、系统升级等措施进行智能化网点升级;同时,加速移动支付、智能客服等新技术的应用,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渠道服务体系。

    在数字化趋势下,提高开放程度成为银行业加快创新步伐的一大策略。2017年以来,四大行与BATJ陆续联姻,将传统银行与金融科技巨头的合作推向新阶段。这一合作态势将在2018年持续,并指向更深的层次。

    一方面,通过联合成立金融科技相关的实验室,将金融科技企业的技术优势与商业银行的金融应用场景相结合。例如,农行与百度成立了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大连银行与京东金融成立金融AI实验室。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未来,开放合作将是银行抢占业务先机的必然选择。

    另一方面,共同推出产品和业务,构建以支付为基础,以融资为服务,涵盖交通、医疗与生活等方面的平台。例如,工行与京东金融共建“工银小白”数字银行,中行与物业管理公司推出“e社区”。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的现象,在银行平台运营过程将持续增多。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变量之一是监管政策。过去的2017年,关于金融科技的监管全面强化。这一年,央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员会;《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7)》提出探索将规模较大、具有系统重要性特征的互金业务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网贷、支付、征信等领域均有监管政策落地。

    未来,金融科技面临的监管环境仍然是严格的。在2017年底的一场金融科技论坛上,银监会国际部主任范文仲指出,未来金融监管应遵循四原则,其中包括要防止历史上出现的传统金融乱象以金融科技的名义卷土重来。

    在严监管环境下,金融科技将以更规范的姿态,迎来无限前景。通过整合、提升传统金融,开垦出一片广阔天地。

本文来源:中国客户管理网


精彩推荐 Select Recommend

经典课程 Classic Course

你离高薪只差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