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保险 保险改变生活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金融科技(FinTech)风起云涌,不仅提升了金融工作效率,优化了金融服务体验,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生活。日前,中国保险学会联合复旦大学共同发布《中国保险科技发展白皮书(2017)》(以下简称“白皮书”),不仅向人们展现了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车联网、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基因检测、可穿戴设备十大重要科技将如何影响保险业的未来发展,同时也提供给业界利用科技手段改良生态的可能,梳理了保险科技的实验与创新。
科技创新改变保险生态环境
保险科技首先是科技,其次才是保险。白皮书在阐述保险科技内涵时指出,“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在内的科技为核心,围绕保险的方方面面进行表现,广泛运用于产品创新、保险营销和保险公司内部管理等方面,通过创建新的平台、运用新的技术服务保险消费者。”
由于保险科技“科技为核”的理念,其概念远不止于科技保险这个单一的、为科技承保的产品,而是对现有保险产业的改良、提升和扩展。科技的发展使得保险能够更加细微地渗透进普通人的每一个行为中,也使得保险公司和保险市场能够逃离无序竞争、同质竞争的环境,实现保险生态的整体跃迁。消费者的需求催生了保险科技,保险科技也将改变消费者的行为,使消费者更好地认识风险、理解风险、重视风险、管理风险,从而达到降低风险、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并进一步促进保险市场服务质量和服务内涵的提升。
显然,保险科技中的每一项技术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运用和发展往往离不开多项技术的揉合和互相渗透。报告提出,比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搭载产生了对客户需求的精准定点,而这种定点又不能脱离云计算技术的高速便捷而存在;车联网是物联网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其又通过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来实现信息的交互。只有更好地理解技术的共生共用,才能更好地将科技运用于保险中,服务保险消费,提振保险生态,改革保险监管。
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在白皮书论坛上表示,科技的大发展改变了保险的生态环境,更好地发挥了保险的保障作用和风险管理功能。在不远的将来,通过运用保险数据推动保险创新,也许会产生一个新市场、新生态、新引擎。因此,要注意加快保险科技的布局,加快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来形成健康的发展环境,并整合各种生态资源加快保险科技的应用和发展,提高中国保险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
数字化重塑消费者保险认知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以及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为缩小保险缺口提供了无限大的潜力。可以看到,保险科技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保险业超长的发展,科技的大发展对于保险服务效率的改变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用户而言,数字化的影响不断渗透到保险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从售前,到销售,再到运营。首先,数字化重塑了消费者对于保险的认知。其次,因为数字化转型有利于销售过程去中介化,销售成本得以降低。而且数字化可以帮助保险公司精准定位客户,提高转化率。第三,数字化可以精简保险后台的操作程序,通过运用大数据以及预测分析,保险公司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客户的需求。
对于保险行业而言,保险科技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保险行业,包括保险产品创新、产品营销、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领域,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各生态主体的价值,旨在克服传统保险业的痛点,改良保险生态环境。
白皮书预测,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保险科技在行业的应用有望大规模展开,通过技术的运用来推动保险业创新,而这种创新将有可能是颠覆性的。在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保险在科技领域投入将是最多的。
我国保险科技布局亟待加快
伴随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体系和产业格局也将逐步形成,但与此同时,潜在的风险也随之而来。报告特别指出,这要求我们对保险科技尽快布局,加强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制定相关的发展政策与法规,形成健康的发展环境,并整合利用各生态主体资源,加快我国保险科技的应用和发展,培育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保险科技产业。
对此白皮书建议,首先,需要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构建适度宽松的发展环境,借鉴保险科技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成立专项办公室,加强各方主体的沟通,提供资金、贷款和赋税的优惠,加强对行业的规划、引导;第二,要联合保险科技生态主体,建设沟通合作平台,仿照监管沙箱制度为创新预留实验区,加强行业和监管者的有效互动,共同确定未来发展方向,鼓励技术在传统保险行业中的运用,在为相关创新企业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要提高政策、资金和企业信息等方面的透明度;第三,应该加强数据管理,保障信息安全,保护网络安全、信息安全、隐私安全;第四,要组织开展保险科技应用示范,优先选择保险发展良好、信息产业基础扎实的城市和地区开展试点工作,形成一批优秀的示范项目,累积相关经验;第五,要建设保险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产学研用结合,鼓励和支持高校开设保险科技课程,培育跨专业复合型人才,提供资金推动专项研究、产研联动和专业人才培训机构的设立;最后,应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策、规划、监管手段,鼓励企业“开眼看世界”,积极投身新兴事物,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
本文来源:中国客户管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