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传出李亮出走事件的当天,我与海均花了近一个小时来讨论这个事件。
今天,新浪网再次刊出来自PPG方面的消息,之前的消息是则假新闻。且不说现在的新闻媒体已变如何不知所谓,作为一个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学生,晓江内心绝不希望李亮出走成为事实。这个承载着我们梦想的公司可能存在种种的不是,但仍承载着我们的梦想。所谓“轻公司”也决不是空中楼阁。如果您有一点对现代品牌管理的基本知识,您会认同我的观点。
但是,PPG的确不好过。这个“不好过”不仅仅源自全球金融危机,同样也源自于“过不好”。这是我的观点,这一观点建立在对PPG内部运营完全不明情况的状态下,因此称为“猜想”。这些猜想,源自我对电子商务概念的解读,也源自我这些年对电子商务公司(其中不包括PPG)的基本了解。
————————————
猜想一:对商业本质难以驾驭
互联网不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也不是互联网。PPG的成功(也许能算成功过吧)不可能复制,我想,后来也不会有人傻到去复制PPG。2004年,在我第一次与互联网创业者进行交流的时候就感觉到,这些人的商业意识与那些做传统行业的人比起来就如同个一个孩子站在巨人身边,同时却不停的向巨人投去蔑视的眼神。尽管他们中的一些人原来是某企业的高管或是科班出身的MBA。当时互联网的产业特性往往让这些人想入非非,从而使他们忘记了老师们在课堂上所讲的案例或是从工作中得到宝贵商业知识。事实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晓江自己也可以被归为那一拨。
PPG的不顺实际上正是这一群体思维的困境。直到目前为止,互联网,包括电子商务还未被任何案例证明拥有比其他生意更高的获利能力(除了从Stock Market圈钱之外)。生意始终是生意,不管在思想、意识上如何超前。因此,生意开始,应当关注的就是生意的基本面。
猜想二:失去现金流的控制
如果要选出VC在注资之后应该关注那个环节,我认为现金流是必不可少的。我不是说VC应当干预现金流的管理,而是认为VC应该能从现金流中看出被注资企业高管的管理风格、营销策略、甚至于战略。事实上,80%的企业高管在实际操作企业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事实都与他们在PPT上演示的内容有所出入。根据我的观察,绝大多数情况下出入都非常大。这种情况的是可以理解的,却是不可原谅的。外部投资在财务报表中同样列入成本,现金流的控制的目的因此得以空显。
PPG资金大规模的投入广告,配以水平并不高的营销活动(实际上是促销活动)。这类行为已失去了资本投入的基本动因:投入必致产出。
猜想三:低水平的营销
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的营销水平是极低的!没错,这话是我说的。并且在将来的日子里还会一再重复。营销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一再强调:“营销应以满足目标市场未被满足的需为要任务。”而看看PPG类似成衣电子商务网站的营销策略却不外乎三条:价格导向的营销活动、价格导向的体验活动、节日活动。难道这就是目标市场未被满足的需求?策划这些营销活动的CMO在营销上所起的作用只能与超市里的DM单相比。
出个题目,谁知道这些网上成衣品牌的差异(质量除外)都在哪里?
估计没人说的上来。
猜想四:商业基本元素失去掌握
这是个展开的说法,可以包含在“商业本质难以驾驭”里面。买过PPG产品的朋友中有不少都认为PPG产品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显然,在代工(OEM)环节上,PPG在质量控制上的投入不够。要知道,在4P原则中,产品(Product)是被排在首位的。如果质量出现问题,根上就烂了。还是那句话,生意永远是生意,你的货不行,营销再提升几个级别也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
以上列出的我的猜想并非全部。面对创业者,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话:“XXVC要求我们在X年之内把这些钱都花完。”每次听到这类完全不符合商业基本规律的话,我总能感到内心涌起强烈的厌恶。但是,能够把自己的基本战略向VC成功的阐述是创始人的基本能力之一,“VC逼我”不可以,也不能够成为企业出现危机的借口。因此,这类猜想我不会列入其中。
我当然希望PPG走好。单纯作为一个商业模型,PPG是成功的。因为PPG创造了这个模型。PPG并非已无任何机会。
本文来源: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