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竞争精耕细作 联名卡成营销利器

2008-11-11  ●  

    信用卡之战,正在从量变向质变转移。最近一段时间,成都各大商场、影院、卖场、酒楼突然冒出了许多银行的信用卡广告,从分期购物到低价促销,从积分翻倍到“买一送一”。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的竞争如今已摆脱最为原始的“规模”阶段,取而代之的是按地区、行业、收入水平作出的客户细分,让人眼花缭乱的个性化服务预示着竞争已经升级。正如中信银行(601998,股吧)成都分行零售业务部副总经理彭宇星所言,如果将零售业务比做一杆红缨枪,那么信用卡就是枪头,要想让这只枪头插得深,就必须精心包装,让它被赋予更多价值。毫不夸张地讲,信用卡增值服务已经覆盖到了方方面面。  

    不再单打独斗  

    联名信用卡成营销利器 

  上个星期三,已在某大型商业银行开户的几位太平洋(601099,股吧)商场的老顾客收到了民生银行(600016,股吧)信用卡中心寄来的对账单,除了已有的消费记录,上面又新增了一系列鼓励刷卡消费的活动。记者问他们为什么没有选择自家银行的信用卡,而不约而同地看上了民生银行(600016,股吧)的这张信用卡,几位顾客的回答很简单:“你不知道吧,这是民生与太平洋(601099,股吧)百货合作搞的一张联名卡,在那里消费,就能够享受到额外的积分,要知道女孩子对这类积分还是很看重的。” 

  5年前,信用卡在老百姓眼中还是件新鲜事物。哪家银行发了信用卡,总会有人去尝试着用一用。今天,这种单打独斗的信用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联名信用卡所代替。民生银行成都分行信用卡营销中心总经理罗正东透露,在组建两年后,成都营销中心的信用卡业务已开始赚钱了,“联名卡功不可没。”罗正东说,几年来信用卡的发展可用“爆炸式”来形容,但这种扩张主要还是依靠银行自身渠道,这无形中加大了扩张难度,也不利于银行优选客户。 

  如何做到二者兼备?最好途径就是发联名信用卡。罗正东认为,联名卡首先加速了扩张步伐,节约了有效时间;更重要的是,联名卡的合作伙伴往往都在某个行业拥有大量优质客户,如航空公司、百货公司等,这些潜在客户正是银行所需要的。据说,几位太平洋老顾客所谓的积分,就是双方为联名卡持卡人设计的特定服务,“这一点大大刺激了持卡人的消费欲望。” 

  众所周知,招商银行在国内信用卡业务中成就非凡,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市场发展的前瞻性和把握度。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营销宣传室负责人丁诗妮承认,在营销策略的制定上,发各种形式的联名卡是该行近年来的重点。丁诗妮说,联名卡使得合作双方的营销变得事半功倍,客户群体的选择也更加有针对性,“这极大方便了我们设计各种各样的营销活动。” 

  中信银行成都分行零售业务部副总经理彭宇星深有同感,他认为联名信用卡有利于资源共享,更有助于加深商户与银行间的默契程度,而这种默契实现的最终效果就是激发持卡人的刷卡交易量,提高客户忠诚度,运用得当了简直就是一把利器。 

  服务实现差异化 

  客户细分精确到小商户 

  今年年初,平安银行在上海抛出了“刷信用卡10元看电影”的重磅利好。相比动辄几十元一张的电影票,花10块钱就能看部大片着实在上海滩引起了不小震动,大量持有平安银行信用卡的客户涌入电影院,排长队购票看电影。

  而就在这个月,中信银行成都分行也与成都王府井(600859,股吧)电影城合作,在周末推出了“10元钱刷卡看电影”的活动。对于这次促销,彭宇星解释,单纯从票价来看银行势必是亏损的,但信用卡的营销是一项整体行为,在这种刷卡交易的背后,是中信银行信用卡活跃率的提高,以及品牌形象的提升。据说,在今年9月份,中信银行与王府井(600859,股吧)、紫荆电影城也共同搞过类似活动,刷卡购票超过5000张,影响面覆盖成都市区100万人次以上,“这既奠定了我们与商户的合作基础,更挖掘了潜在客户群,它不是一场简单的活动投入可以比拟的。”

  招商银行丁诗妮说,暂时没有考虑过10元钱看电影的营销策略,不过招商银行在成都也有“看电影买一送一”的活动。丁诗妮不愿提“亏损”二字,而更愿意称之为“投入”。她说,信用卡营销原本就是一个持续投入的过程,花几百万、上千万元策划一次活动非常正常,低价看电影只是细分客户群后营销行为的一种,这种实惠能带来客户“黏稠度”的提高,为未来的各种营销打下基础,这才是每家银行最关心的。

  丁诗妮说,招商银行信用卡的发卡量已居同业前列,他们不会再在规模上大做文章,更多心思都花到了客户细分及后续服务上,“这是营销策略的一种转变。”同样是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不同城市在同一时期的活动或许都不同,即便是信用卡本身也存在地域性差异,“‘耍卡’就是我们特意在成都地区推出的。”据说,这种差异化服务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变的,如今已渗透到看似不起眼的小商户,其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让客户尽量多地使用招行信用卡。  

    减少风险和成本 

  部分银行开始控制发卡量 

  在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初期,发卡量是第一要素。因此,你总会接触到不少银行朋友,让你帮忙办几张信用卡,有的甚至不惜用“申办一张信用卡返多少钱”为诱饵。对于这一点,其实无可厚非。民生银行罗正东就认为,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客户规模,要想和商户谈合作是非常困难的。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四川省分行营业部银行卡部副总经理邓晖也表示,总行虽然也提出了“量质并举”,但规模导向似乎更明显些。

  然而,在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后,规模效应给银行带来的收益正在慢慢减弱,日均卡交易额、活卡率、呆账率等变得越来越重要。罗正东透露,为了有效地减少风险和成本,民生银行对信用卡的发行量已有所控制,“如果卡片发出去后没人使用,银行是铁定亏钱的。”中信银行的彭宇星称,活卡率是如今信用卡业务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只有客户用卡频率越高,用卡的人越多,银行的收益才会越多,风险也更好把控。

  因此,各家银行在强打“联名牌”同时,又纷纷与国美、苏宁、百老汇等卖场合作,采取分期付款方式来鼓励刷卡消费。近日,工行四川省分行营业部就正在推广自己的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邓晖告诉记者,中间业务收入是信用卡收入的大头,其次是透支利息收入和资金占用收入,而刷卡交易产生的手续费几乎占中间业务收入的50%以上,“只有刷卡交易多了,产生的手续费才更多,即便我们为客户返一些优惠也是值得的。”相比而言,年费收入占比就很小。各家银行信用卡部负责人说,之所以有刷卡几次就免年费的政策,也是希望提高客户的刷卡频率,当客户习惯了刷某家银行的信用卡后,就不会轻易放弃,归根结底是让客户更加依赖这家银行。

本文来源:和讯网


精彩推荐 Select Recommend

经典课程 Classic Course

你离高薪只差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