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感动营销:不忠诚的顾客变“乖”

2012-3-6  ●  服务 营销

    中国的消费者太不忠诚了,这是中国营销人士的抱怨,只要一打价格战,消费者立刻转移,有时只是有新的牌子新的概念出现,消费者就会尝试。营销的手段因此变得单一,降价,玩概念。营销的水平似乎很低,市场的次序由此很乱。另一边,消费者抱怨企业短期行为,做表面文章,购买前后两付面孔。究其原因,企业没有感动消费者,消费者也没有被品牌感动。 

    1:对于品牌的感动是如此稀缺

    我们很容易知道一个牌子,也容易记住一个品牌,但是,我们不容易对于一个品牌满意,也难以建立对于品牌的忠诚,更不要提对于品牌的感动了。

    感动是基于人性中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无论物质多么发达,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无论中外文化差异多大,人们都渴望感动。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生活在麻木和理性之中,生活在不满和迷茫之中。不要说商业体验,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中,感动也是极其稀缺的。唯其稀缺,人们更加渴望感动。这种渴望感动的需求的存在,是感动营销存在的基础。也是由于这种需求的存在,“感动”频繁地出现,感动营销才有了市场。

  如果一个品牌,曾经感动过人,那么品牌与人就不是商品与人那么简单的关系了。如果有一个人说,我只用这个牌子,这是我的牌子,那么,他一定曾被这个品牌感动过。但是,他是如何被感动的?又是被什么感动的呢?这就需要将品牌剖析,品牌的价值是如何构成的?又是如何表达的?  

    2:消费者为何心动?

  中国的企业家中还有相当多的人单纯地以为品牌就是打广告,做活动,搞宣传,做标志设计。他们以为品牌是市场部的事情,是给客户看的。其实,品牌是与领导者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息息相关,是由内而外的。员工,经销商,产品,组织体系,内部机制都体现了品牌,都是品牌的载体,因此,一个在外部可以感动消费者的品牌,在品牌的内部一定有坚实的基础,有相应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有匹配的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的理念,体现了品牌价值的各个维度。

   企业文化:出自诚信,发自良知,坚持原则

  品牌必须形成自己的独特人格以后才称得上是一个有意识构建的品牌,中国的很多企业人格特征模糊,只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些有可能互相冲突的人格表现,但是,都没有对于品牌人格的自觉构建。企业行为是企业领导者所选择的,是基于领导者的价值观。相应地,企业营销将体现企业文化和企业的价值观。因此,每一个希望感动消费者的品牌首先要有意识的塑造一个人格化的品牌形象。做品牌就是做人。

  品牌价值有一个被中国企业忽视的要素就是品牌的社会特征,包括公益,回报社会,环保,诚信等。感动营销出自诚信的企业文化,才能感动消费者。古时候商业恪守“童叟无欺”的原则,讲究“君子爱才,取之有道”的信念是感动营销的前提。一个不坚持原则的企业,不讲究商道的企业,根本谈不到感动营销。遵循基本的商道和企业“做人”的原则是感动营销的基础。

    “大宅门”中白景琪焚烧了价值七千万两白银的不合格中药,如果放在今天就是感动营销的典型案例。而今,不少企业认为自己可以操纵消费者,制造感动,骗取消费者“廉价”的感情,也许一时“吸引”或者“打动”了消费者,但是,那不是消费者内心的感动,追求目的不同,结果不同,最终消费者会摒弃这些不讲诚信原则的企业。为了感动而去制造感动,得不到感动的回报。就像公司里最看重钱的人反而得不到最高的报酬,反而是那些为了责任心和内心成就感的员工提升的最快,最好的销售员往往不是外貌出众和能说会道的人。
  
  产品设计理念:感动源于产品,细节体现感知价值

  品牌价值必须是可被感知的。可感知的价值却往往被中国企业忽视。作为技术专家,作为企业决策者,产品设计技术领先,花费了更高的成本,超过了竞争对手,就是有价值的。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往往并不领情。他们不会为一个自己无法体验和感知的技术和成本而付费,更不会为此感动。感动在于使用中,在于产品的细节中,只有细节才让消费者感知。从细节中感受体贴,感受关爱。产品同质化以后,细节更加重要,有细节才有差异化。所以说,感动并不是服务业的专利,而是制造业、政府等都适用的。
 
  樱花,是一个台湾的品牌,当年的调查发现,他的认知度不高,但是忠诚度非常高,为什么呢?因为它的燃气灶具常年免费送油网,因为别的产品会漏残渣,他的是一体化的,容易擦洗。在这个细节中,用户被感动了。一旦被感动,就是永远的口碑传播者和忠诚使用者。而另一个品牌,使用了更好的更高级的主体材料,消费者并不买帐。

    市场营销理念之一:抛弃华丽包装,回归人性自然

  个人联系度是品牌价值的情感要素。也就是说一个品牌要和消费者个人建立联系,保持个人的沟通。和消费者建立个人联系,就要回归到人的本源。

  现代营销有很多的误区,认为时尚的广告,热闹的活动,华丽的包装就是营销,其实,人性都是朴素的。感动不是华丽的词藻,只是我们最朴素的需求。不要包装,不要矫情,感动营销应该抛弃目前的华丽外表,回归人性的本源,自然的本源。 


  市场营销理念之二:非理性的感动

  无论是认知度,记忆度,美誉度,还是满意度,还是品牌,以及忠诚,在某种程度上,都是非理性的。对于品牌的追随通常是非理性的,因为感动是非理性的。所谓的理性,只是给自己的非理性寻找一个支持的理由。记忆是一个特别理由,满意是超出你的预期,品牌是情感的联系,忠诚是依恋,都是理性难以度量的。

  市场营销理念之三: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品牌内涵持久不变,但是,品牌的外在体现要与时俱进。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这是令不少女孩子感动的境界,也是企业追求的境界,有没有哪一个品牌可以伴随消费者成长,可以如此深入地根植在消费者的心中。消费者希望有一个牌子和自己一起经历岁月和环境的变化,知道自己的需要,体贴自己的需要,那么,作为企业,就要随时洞察客户的需要及其变化,不断以新的方式,新的产品服务于消费者。

  与其说感动营销,不如说真诚营销,感动既不是出发点,也不是目的,只是过程之中的一个节点的结果。这个社会人人都功利,所以,内心中,人们其实不会与功利的人做朋友,发生感情,那就更谈不上被感动。如果为了感动而去营销,消费者不是傻瓜,他们有非常强的防卫心理,感动就会更加稀少。感动是可遇不可求的。用心去做,真诚待客,过程之中,消费者就被感动了。
 
  3:感动营销在中国

  中国的市场经济时间不长,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还没有完全建立,用户满意度体系尚不完善,对于品牌还有很多不正确的认识。感动营销的路太漫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盲目推行感动营销,只是鹦鹉学舌,难以真正起到效果。

  但是,无论如何,感动营销是有利于营销回归到其本质的。被感动的消费者要求高了,对其他的竞争对手是一个促进。因此,感动营销是有利于社会进步。

本文来源:豆丁网


精彩推荐 Select Recommend

经典课程 Classic Course

你离高薪只差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