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度的提升不一定就能实现客户价值的提升。只有将顾客的满意转化为顾客的忠诚后,才能为企业创造相应的价值。
“客户满意”,就能提升客户忠诚,进而促进客户价值实现吗?
实际上满意度与忠诚度不一定是线性关系。相对而言,处于愉悦阶段的顾客,随着满意度的改进,忠诚度提高较快,从而实现客户价值的提升。处于不满意阶段的顾客,忠诚度与满意度的变化并不同步,而是同时受其它相关因素的影响。
由于产品属性差异,行业竞争激烈程度不一致,产品和服务获取的便利程度有区别等,不同行业的满意度与忠诚度相关度并不相同。相对而言,快速消费品行业和垄断行业由于受品牌传播、零售渠道、资源控制等因素影响,相关度相对较弱;耐用消费品、奢侈品等行业相关度较高。
就是同一行业,由于不同企业拥有不同资源,实施不同的竞争策略,因此也具有不同满意度与忠诚度关系。重视差异化的企业能够赢得较高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对于客户关注较少,经营行为短期化的企业,即使有短期的满意度,也难以持久提升忠诚度。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满意度的提升不一定就能实现客户价值的提升。只有将顾客的满意转化为顾客的忠诚后,才能为企业创造相应的价值。而客户满意度、产品/服务的差异化水平、客户关系维护、市场竞争等,都将影响着客户忠诚度的变化。
那么,如何将顾客的满意转化为顾客的忠诚,并巩固顾客的忠诚?
方法一:产品蓝海化
即使处于同一行业的厂家,客户对相关的产品功能、质量都有不同需求。不同的细分市场会有不同功能属性、情感属性的要求。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办法了解客户潜在的、未满足的需求,进行针对的产品改进,从而创造属于自己企业的蓝海市场:
1 概念挖掘。通过座谈会、访谈等方法,对相关产品概念进行明晰和评估。
2 需求测试。可以在问卷访问、访谈等基础上,寻找和评估潜在需求。
3 观察体验。通过参与客户购买、使用过程,进行消费体验真实模拟,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
方法二:服务定制化
卖产品,还要卖服务。在全球化、市场化的今天,企业对于服务日益重视,也采取不同措施来增加产品附加值,如三包服务、售后回访、VIP客户等。
对于已处于红海的服务竞争,企业可以通过满意度分析、客户期望了解、客户细分等方法,确定每年的服务改进重点,并对不同价值的客户实行差异化的忠诚度计划,从而在红海中确定重点客户的定制化、差异化服务卖点。
如零售企业对于购买频率和累积购买金额高,价值较大的优质客户,可以设计优惠较大的积分返利、积分兑换商品等,来鼓励更多购买和口碑传播;对于价值一般的客户,可以在传统节假日基础上,推出不同的商品降价、换季大促销等,吸引店面所在商圈具有辐射影响范围内的这类群体的光顾。
方法三:流程标准化
除了产品和服务,企业还要对现有客户关系管理有关的流程进行梳理和诊断,包括销售流程、售后服务流程、客户投诉处理流程、品牌传播流程、渠道管理流程等,确定关键节点。
结合现有客户特别是高价值客户对流程的主要不满意点,按照相关流程管理的方法,进行改进和提升,并对流程进行标准化、模块化。这样可以帮助企业杜绝管理死角,现有问题能有对应职能或部门进行协调处理和针对改进。
方法四:考核指标化
对于忠诚度管理,可以根据企业情况,选择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率、客户流失率、客户生命周期、客户流失预警等部分关键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进第三方专业调查公司方式,采集客观、中立、真实的数据,并建立考核闭环,在考核的基础上实现运营效率的提升。
方法五:员工满意化
外部顾客的满意首先来自于企业内部员工满意。很难想像,对企业有抱怨的员工愿意向客户传递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并帮助维持客户忠诚度。
企业可以通过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个人绩效挂钩的薪酬体系、员工满意度调查、优秀员工奖励计划、培训与发展通道等等措施,提升员工满意度。满意可以使员工产生内心的愉悦与满足,进而愿意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顾客良好的口碑传播又使员工获得自我价值肯定,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方法六:管理制度化
对于忠诚度管理,企业还要建立健全适合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建立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管理机构、相关数据收集流程、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客户生命周期和生命价值评定办法、客户流失预警指标及管理办法等等。制度化、组织化的忠诚度管理方法,可以奠定一个好的管理基础,并能保证相关决策的定量化和科学化。
方法七:数据集中化
忠诚度的管理需要基础的、动态的、完整的数据。因此,企业也要通过建立开放型的数据库、数据交换机制等,实现关键数据如购买金额、满意度、忠诚度、流失率等信息的共享。
数据信息的集中化,有利于相关的数据挖掘和策略制定。目前某些汽车厂商的满意度研究,借助专业第三方,通过专门的信息化平台,已经实现了相关数据结果的实时查看,从而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有些零售商则通过包含不同功能模块的CRM软件,对企业建立的消费者数据库进行深度挖掘,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直邮等数据库营销活动。
本文来源:阿里云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