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完善

2011-3-31  ●  

  电子商务用英文表示为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1997年10月,欧洲经济委员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了全球信息化标准大会,明确提出了一个关于电子商务的比较严密完整的定义:“电子商务是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交换或直接物理接触方式完成任何形式的业务交易”。这里的电子商务包括:电子资料交换(EDI)、电子支付手段、电子订货系统、电子邮件、传真、网络、电子公告系统、条形码、图像处理、智能卡,等等。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发展规模。纵观我国电子商务12年发展史,我国电子商务可以分为:萌芽与起步期、冰冻与调整期、复苏与回暖期、崛起与高速发展期、转型与升级期五个发展阶段。

  对于电子商务行业而言,由最初的1997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电子商务服务商,发展到如今“遍地开花、百花齐放”的局面,电子商务服务商的数量经历了“几何级”的增长。

  据中国B2B研究中心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6月,我国中等规模以上电子商务网站总量已达12,282家。其中,B2B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有5,320家,B2C、C2C与其他非主流模式企业达6,962家,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呈现出高速增长、乃至井喷之势。

  其中,行业B2B电子商务网站(又称“行业网站”)是目前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途径,是引领我国B2B电子商务朝着专业化发展的“生力军”。调查显示:从2002年到2009年,国内行业B2B电子商务网站数量持续高速增长。行业网站数量从2007年的4,500余家,增加到2008年的5,100余家,增长幅度为13%,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而B2C、C2C类及其他模式的电子商务网站,分别在2004年、2008年迎来了两次发展高峰。中国B2B研究中心认为,这是“非典”后网民网购意识的觉醒以及金融危机下用网购省钱消费的观念驱使有着紧密关联。

  电子商务网站经历了近13年的竞争盘整,近年来进入者增速逐年加快。我们发现,随之也有更多的网站被淘汰,并且一些有影响力的网站竞争力越来越强;同样,有一部分曾经很有影响力的网站在竞争中逐渐被削弱,退出了一线市场的领导地位,这也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吻合。

  (2)行业分布情况。根据中国B2B研究中心调查统计显示,目前国内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一带以及北京等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其中长三角占33.52%的份额,珠三角占32.04%,北京占8.86%,国内其他地方共占25.58%。

  可见,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多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且电子商务配套产业环境良好,主要与这些地方环境承载能力较强、政府扶持力度较大、经济和人口聚集条件较好有关。

  此外,经济的发达使这些地方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交易、金融、物流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也较为活跃。

  本项调查结果也符合电子商务行业公认的“六六定律”,即全国数千家行业网站,其中有六成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而该经济圈内的行业网站,又有近六成在浙江,其中又是以杭州为主,聚集了其中的六成以上,因此杭州也是公认的“中国电子商务之都”。
  
  二、我国电子商务环境分析

  (1)政策与法律环境。总的说来,我国的信息化政策还不够完善,尤其体现在电子商务方面,有关的政策不够明朗,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标准还都没有完善,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存在较大问题。目前,电子商务虽然颁发了电子签名法,但对于电子商务来说还远远不够,电子商务涉及到多方面的法律问题,如电子支付制度、电子商务操作规范与商务规约、电子商务进出口关税的法律制度、电子商务的金融监管细则、电子商务投机活动的制裁原则等。只有给电子商务活动提供有法可依的健康的法律环境,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贸易才能规范、顺利地开展。

  (2)信用体系及电子支付环境。商业信用体系不健全,与诚信有关的立法、执法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失信、违规行为监督惩罚机制,同时缺少对整个行业行使统一管理的行政管理部门,基本处于诚信制度建立的初级阶段。

  此外,银行卡的利用率低下,占电子商务交易额规模95%以上的B2B,目前仍以银行汇款为主,电子支付的应用远未发展和成熟。安全性和便捷性是影响用户使用网上支付最主要的两个因素。实现网上即时交易,必须辅之完善的网上支付。电子支付系统有待建立和完善,在线支付服务水平和规模还有待提高。

  (3)交易安全环境。电子商务安全从整体上分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和商务交易安全两个方面,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商务交易安全包括避免商务信息的截获和窃取、信息的篡改、信息假冒、交易抵赖等,即实现商务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等要求。安全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就会打击商家和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心。

  (4)标准规范环境。电子商务流程中的相关标准规范依然缺乏,电子商务技术标准难以统一。很多企业在没有行业标准的情况下,自行建立企业、产品以及物流等代码,既浪费了资源,又阻碍了企业间信息流和物流的畅通。

  (5)物流环境。我国的物流企业数量虽具有一定的规模,但能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的物流企业数量仍很少,规模小、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尽如意。除少数企业外,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大多数物流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求,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全过程的管理,物流配送系统仍未形成。

  三、完善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主要措施

  电子商务是一项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从中长期来讲,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加以推动和引导:

  (1)做好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划和宏观指导。电子商务是一项新生事物,其技术发展速度很快,业务方式没有最终定型,给政策的制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对市场的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加强研究,适时制定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在这一过程中,相关的中介组织,如行业协会等应充分发挥自己联系政府和企业的纽带作用,做好企业与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协助政府做好产业发展规划。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网络的商务活动,需要有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手段,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的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的研制、信息技术的开发等,使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在坚实的环境建设基础上。要构建一个值得信赖并能够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多层次的、开放的网络体系,加强基础网络的建设,改善国内用户环境。

  (3)加强电子商务宣传和人才培养。目前,部门、行业信息的电子化方面力量严重不足:而没有各个部门、行业信息的电子化,电子商务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是我国电子商务建设成功的根本保证。同时,面对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组织有关企业和研究单位制定安全技术。

本文来源:百度文库
 


精彩推荐 Select Recommend

经典课程 Classic Course

你离高薪只差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