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信用卡创造对外发卡首年的卡量记录

2008-10-22  ●  

    创造性匮乏的信用卡营销步履艰难,而能够独辟蹊径的后来者,则走向了令人瞩目的快速成长之路。深圳平安银行的秘密何在?   

    2008年8月28日,发卡基本局限在上海、深圳两地,发卡时间仅一年多的背景下,平安信用卡发卡量成功突破100万张,创造了国内商业银行对外发卡首年的卡量记录。  

    另外据统计,截至2008年10月,上海、深圳两地参与“10元看电影”活动的消费者已累计超过100万人次。 

  “双百万”——这是平安信用卡令人惊讶的一份最新成绩单。 

  创造性匮乏的信用卡营销步履艰难,而能够独辟蹊径的后来者,则走向了令人瞩目的快速成长之路。深圳平安银行的秘密何在?  

    后来者  

    1985年,中国银行在珠海发行了国内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然而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信用卡作为银行完善自身业务的一个产品,未受到太多关注。2002年,随着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开始大力推广信用卡业务,国内信用卡发展步入快车道,众多银行摩拳擦掌纷纷开始筹划并发行信用卡,这一年也被业内公认为是中国信用卡发展元年。 

  诞生于2007年5月的平安信用卡,曾因与国内综合金融巨擘——中国平安保险集团的血缘关系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但作为市场的后来者,它不仅错过了行业快速发展最初的5年,在发卡之处还面临着诸多局限:当时在平安信用卡的发行版图上,仅有深圳一个城市;尽管3个月后成功挺进上海市场,却依然面临银行网点稀少、知名度几乎为零等众多不利条件;而此时,市场领先者的脚步正跨越发卡千万的门槛。 

  如何突出重围、快速发展?是沿袭他行信用卡经营策略,施以数倍、数十倍的投资进行追赶?还是另辟蹊径、出奇制胜?市场将平安信用卡推到了“十字路口”。2007年7月,平安信用卡部分员工率先获悉了他们未来的经营策略——“安全、好用、实惠”,短短六个字的策略让很多从事信用卡多年的员工耳目一新。  

    新策略  

    一直以来,银行在经营信用卡时,更多关注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通过外观设计、广告等方式强化信用卡的价值、尊贵等感受,以求打动消费者,所以“尊崇”、“品质”等字眼不断出现在与信用卡相关的宣传内容中。 

  2007年,随着国内信用卡高速发展进入第5年,一些权威机构陆续开展了消费者用卡满意度调查。调查显示信用卡的确满足了消费者某些心理需求,但也暴露了消费者在用卡过程中积累的不满和焦虑:担心用卡不安全;担心卡片丢失后被别人盗用;还款太麻烦;担心用信用卡后花钱没节制…… 

  不满和疑虑指向了消费者现实的用卡需求,也为平安信用卡发掘出一片市场空间,2007年7月,平安信用卡正式确立经营策略,瞄准消费者三大最主要的用卡需求,提出打造“安全、好用、实惠”的信用卡的经营理念。 

  2007年8月,平安信用卡推出了“挂失前72小时消费损失全额保障”为核心的用卡安全保障体系,无论保障时间、保障范围都突破了此前国内信用卡行业内的最高值,走到了同行业的前列,引发不小的震动,截至2008年10月,上海、深圳两地共有20多位消费者获得了平安信用卡提供的失卡保障。 

  与此同时,平安信用卡还成功嫁接平安集团的保险资源,将一些出现率较高而消费者一般又不会主动购买的保险产品作为增值功能赠送给持卡人:2007年5月发行的平安万里通联名信用卡包含了公共交通意外险、旅游意外险等保障;2007年8月发行的平安信用卡提供了家庭财产盗抢险,金卡持卡人还可享有现金及金银珠宝盗抢险以及最高200万元的航空意外险保障。迄今已有100多位消费者因使用平安信用卡获得保险理赔,很多人在办卡时对这些保险不屑一顾,但在获赔后才意识到平安信用卡的“附加值”。 

  目前在国内所有信用卡正面的右下方,消费者总能找到两个字——银联。作为全面负责国内银行间的数据清算、信息交换、风险防范的机构,中国银联的地位举足轻重,并在全国拥有93万家受理商户、145万台POS机。为了让持卡人能够顺利、顺心的刷卡,一年多来,平安信用卡与中国银联保持着密切合作:发行的第一张信用卡是银联单币卡;在发卡至今一共推出的4张信用卡中有3张是银联单币卡。此外,平安还在还款、促销活动等多方面与银联展开合作。 

  还款不便是困扰很多消费者的问题,2007年至今,平安信用卡先后在深圳、上海推广“易办事”、手机短信、“信付通”等还款方式,积极开通包括快钱、银联在线等一系列网络还款渠道,并通过广告、公关活动等方式向公众(而不仅限于自身客户)进行大规模宣传。这么大力度的推广还款,在国内信用卡行业还是头一回,不过平安吃了螃蟹也尝到了鲜,现在,每个月到银行柜面还款的平安信用卡持卡人不到30%,绝大多数持卡人会熟练地选择到家门口或单位附近,使用“易办事”、“信付通”等渠道就近还款,或使用短信、网络等方式还款,不仅减轻了银行柜面的压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便捷的还款增强了客户的“粘性”,还成功引来了不少不愿为还款耗费时间、精力的潜在客户。平安的“反常”引起同业的关注,不久,很多中小银行都开始紧锣密鼓地开通还款渠道并拉开宣传阵势。 

  很多人说“10元看电影”造就了平安信用卡,这话不过分。只要10块钱就能享受到原本80块钱的“黑屋效应”、视听震撼,这样的诱惑多少人能抵御?同样是2008年10月11日,中午11点45分,在上海五角场万达影城100多平米的购票大厅内,拿着平安信用卡等待购票的队伍弯弯曲曲排了几十米,一对情侣刚刚花了20块钱买到了《地心历险记》的票,而他们排队购买这部90分钟影片所花的时间正好也是90分钟。类似情况也发生在深圳、上海参与活动的其他8家影城,并且每个节假日皆是如此——据统计,截至2008年10月,上海、深圳两地参与活动的消费者已累计超过100万人次。 

  在短短10个月里,这个由一家此前名不见经传的银行开展的信用卡优惠,能够吸引如此众多的参与者,甚至引发人们对于电影业以及票价的关注与反思,是绝大多数人始料未及的。 

  毫无疑问,“10元看电影”为平安赚足了吆喝,也争取到了可观的发卡量,不过“10元看电影”并不是平安信用卡的唯一。很多消费者起初都盘算着办卡只看电影,不过后来就发现很难抵挡平安信用卡的各种诱惑:以季度为单位不断推出的刷卡赠礼活动,只要刷卡满一定笔数或一定金额,就能获赠包括拉杆箱、洗漱包、收纳凳等在内的各种礼品;还有涵盖衣食住行,囊括Esprit、季诺、携程等众多知名品牌的优惠折扣;当然,还有众多便捷的还款渠道,足以影响消费者在买单时的决策。  

    务实制胜  

    “安全、好用、实惠”,平安信用卡在走自己的路,也在走务实的路,而务实也让这个后来者看到“后来居上”的希望。 

  2008年8月28日,在发卡基本局限在上海、深圳两地,发卡时间仅一年多的背景下,平安信用卡发卡量成功突破100万张,创造了国内商业银行对外发卡首年的卡量记录;在这100万卡中,活动卡量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同样是2008年8月,平安信用卡在深圳地区的交易金额达到4亿,在深圳所有14家信用卡发卡行中,排名跃居第3,并在9月、10月进一步巩固这一地位,同时与第2位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2008年10月11日中午12点,很多人都在期待:影城里,排队的人在期待购票,买到票的人在期待明年活动还能继续;影院外,王峰在期待他今天的第一个顾客;而包括平安在内的所有信用卡也在期待,期待打动更多客户。

本文来源:金融界


精彩推荐 Select Recommend

经典课程 Classic Course

你离高薪只差这一步!